首页

优美币之家

时间:2025-05-29 04:34:17 作者:国台办:决不允许任何势力把宝岛变成“地狱” 浏览量:38647

 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电 (杨程晨 张杨彬)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8日在北京表示,台湾是中国的台湾,我们决不允许任何势力把宝岛变成“地狱”。

  国台办当天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。针对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声称中国2027年恐完备所谓“犯台能力”,台防务部门负责人要求台军在2027年达到“高战备”目标及心理状态等,陈斌华表示,民进党当局为谋取政治私利,亦步亦趋配合美方把台湾打造成“火药桶”、挑衅引战,把台湾民众推向险境,用心险恶。

  他强调,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,无论外部势力如何捣乱,中国终将统一、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。他说,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,不容任何外来干涉。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、中国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、坚定意志、强大能力。民进党当局企图“倚外谋独”“以武谋独”“备战护独”,是痴心妄想、不自量力,只会自取灭亡。

  回答其他提问时,发言人还说,美方一些人居心叵测,不断炒作大陆“军事威胁”,持续鼓噪“让台湾拖住大陆”,渲染台海战争氛围,不过是在为干涉台湾问题找借口,为美国军工复合体敛财。事实一再证明,美国始终以“美国利益优先”,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在“害台”“毁台”,是要把台湾同胞当炮灰。陈斌华指出,美方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,停止向“台独”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,停止在台海拱火浇油。

  美国《外交事务》期刊日前刊文称,美方应表明不支持“台独”立场,公开批评台湾地区领导人暗示“台独”的言行。

  陈斌华回应表示,近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学者对赖的“台独”言行威胁台海和平稳定表达担忧和批评。对于这些理性声音,我们表示赞赏,也希望更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的根本原因,是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中原则的“九二共识”,顽固坚持“台独”分裂立场,不断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“独”挑衅。

  他指出,“台独”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。希望广大台湾同胞从民族大义和自身福祉出发,坚决反对“台独”挑衅和外部势力干涉,与我们一道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离谱的血糖手表:“无创”验出糖尿病,实测数值翻倍

南宁7月5日电(记者 杨陈)7月3日至5日,“新锐对话:博物馆策展与中外文化交流”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。近百位国内外资深馆长、专家和策展人、长期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线代表,以及专业媒体领域传播界人士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新时代博物馆策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高质量创新发展之策。

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

全国巡视工作会议对坚持政治巡视定位进一步作出部署,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,要求聚焦政治忠诚、政治安全、政治责任、政治立场和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加强监督,及时发现和推动解决“七个有之”问题,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。

时政微纪录丨奋楫扬帆正当时——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安徽考察纪实

完善法治保障,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。民之福祉,法之所系。推进依法治国,人民是根本依靠,也是根本目的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,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”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,必须用法治精神引领社会治理,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,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驾护航。法治思想的根本立足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法治为人民服务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法治为了人民、依靠人民、造福人民、保护人民,把体现人民利益、反映人民愿望、维护人民权益、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”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,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学习法律知识,增强全民法治观念,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;完善法律体系建设,让人民群众有法可依,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;增强法治思维,敢于用法、善于用法,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,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。同时,完善各项矛盾纠纷化解机制,发挥好人民法庭、人民调解组织等在普法教育、化解矛盾纠纷、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,引导和激励基层社会组织、群众自治组织和公众有序参与公共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,打造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。

水利部:中国水权交易所累计成交11439单 交易水量43.07亿立方米

3月26日电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于2024年3月24-25日举行。3月24日下午举行了“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专题研讨会”,福特斯克金属集团执行董事长安德鲁·福瑞斯特在“小组讨论二”环节的发言中表示,人工智能问题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,可以说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,但也是具有危险性的创新。无论是从中国、美国的角度,还是从世界的角度看,必须要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,人类必须具备控制它的能力。

新一轮加沙地带停火协议谈判取得积极进展

2020年,杨素秋作为“博士服务团”的一员到西安市碑林区挂职,并接手碑林区图书馆建设项目。让她惊讶的是,这是碑林区的第一家图书馆,却竟要建在地下。原来,两年前就策划好的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区图书馆开工后遇到了“西安的工地经常会发生的事”——挖出了文物,因此只能另觅地址作为临时过渡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